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创业学院实践团师生于7月21赴青海省贵南县森多镇卡加村、塔秀乡黑羊场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语同音 心相通”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校友森多镇卡加村团支部书记藏么扎得、黑羊场村妇联主任李科及村民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扎实调研,贴近乡情。实践团成员前期通过线上数据收集、线下入户访谈、村干部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村民普通话实际使用场景与掌握程度,研究当地村民语言学习特点,系统梳理当地传统节日、礼仪习俗、日常禁忌等,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破冰启航,畅想未来。活动将普通话与个人发展愿景紧密相连,志愿者率先开启梦想接龙,现场的学生们纷纷用普通话接力诉说心中憧憬——“长大后我想当老师”“我想当警察”…… 一旁的村民们虽没能用语言表达,却始终静静聆听,在孩子们的诉说中默默感受着:实现梦想离不开顺畅的沟通,而普通话,正是架起通往广阔世界的桥梁。
寓教于乐,文化交融。推普志愿者通过“你画我猜”、“逛三园”等互动环节,将“国家通用语”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文化符号。在“藏语小课堂”上,村民自豪地担任“老师”,将“你好”“谢谢”等常用方言传授给志愿者。双向的文化传递打破了单向灌输,在互敬互学中真正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可触可感。
思政融合,铸魂育人。志愿者用普通话领唱江苏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朗诵爱国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讲述诗歌语言中传承的文化内涵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句带唱带读、分组练习,当整齐嘹亮的歌声在耳畔回响,那份因共情而生的团结暖流,也随旋律一同激荡飞扬。
创新创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利结合藏族校友的成长故事与自身工作实践,现场逐一解答了藏族各学段同学的困惑。她特别强调,语言相通是情感相融的基础,普通话不仅是孩子们求学求职的“通行证”,更承载着改变命运的深切期盼。同时,她还推荐了几款实用的人工智能学习 APP,既能辅助练习普通话发音,也能帮助拓宽知识面、了解前沿资讯,鼓励同学们借助这些工具多学多练,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开阔视野,凭借知识改写人生轨迹,用青春力量为家乡振兴添砖加瓦。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藏族村民学习使用普通话的热情与能力,更以语言为纽带,有力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深度交融,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卡加村村委会特地发来感谢信,对学院的帮扶举措表示诚挚感谢。推普赋能乡村振兴,需从“活动式帮扶” 转向 “长效性共建”,学院亦与卡加村团支部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以普通话推广为纽带,通过线上结对交流,打造民族地区 “语言 + 文化 + 发展” 融合振兴新范式。
撰稿:生俊敏
审核: 王 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