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下午,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心虚拟教研室首次教研活动在双创学院三楼会议室顺利举办,并同步开设腾讯会议线上会场。本次活动以“教育数字化战略启航:数字教材的应用与创新”为主题,由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心主办。人民邮电出版社策划编辑、副编审刘璇,运营总经理孙启江,学校教务处处长丁振国,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杭俊,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心主任陈静以及课程中心全体授课教师、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教研室团队、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代表等线上线下联动,共探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活动伊始,陈静介绍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背景与核心理念。她表示组建虚拟教研室是响应学校重点任务、推进基层教学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尝试,旨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跨校协同共研”的模式,打破时空壁垒,推动教研从“常规备课”向“主动创新”升级,打造可持续、可推广的“教学共创”平台。
杭俊在致辞中提出,数字教材与课堂的深度融合是深化课改的“起点式”成果,团队在多方支持下,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凝练出阶段性成果。他强调,未来将秉持“做细、做精、做系统”理念,依托数字教材打造智慧课堂,探索学习共同体,并推动虚拟教研室活动系列化、品牌化。
接下来,刘璇作《数字教材高质量建设与出版》专题报告,她系统解读了数字教材的内涵特征与建设标准,帮助老师们厘清其与传统教材的区别,并介绍了出版社在教材申报、平台部署、课题合作等方面为教师提供的全方位支持,鼓励本校教材向国家级精品数字教材目标迈进。孙启江现场演示了青蓝云平台的核心功能,涵盖任务管理、课堂互动、数据反馈等,通过PC端与移动端联动,生动展现数字教材赋能教学的全流程。线上线下教师同步实操,互动热烈,有效回应了“如何用好数字教材”的实践关切。
丁振国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数字教材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应将其定位为支撑教与学全过程、促进教学持续改进的智能化平台。他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学习、主动探索数字教学新方法,聚焦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共同研究如何活化课堂、提升教学实效。他同时强调,虚拟教研室要努力打造成为校内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范式,不断拓展校内外交流协作,为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师发展搭建更广阔的赋能平台。
杭俊副院长作活动总结,本次活动播下了数字化转型的“种子”。他提出了课程资源建设需做精做细,满足职业教育前沿发展需求的希望,未来中心需深化与出版社合作,聚焦数字教材适配与平台深度应用,打造精品课程,构建“好课—好项目—显性成果”的双创教育新生态。
后续,虚拟教研室将推出实操工作坊、案例分享会等系列活动,倡导教师“边实践、边优化”,推动创新理念落地课堂,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基层力量。
撰稿:陈静
审核:杭俊